央廣網北京5月10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5月10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智能材料與未來能源創新學院等協辦的鈉離子電池儲能交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多個行業的領導、專家、企業代表等參加研討會,共同探討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創新發展與產業應用。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朱冠安 攝)
記者在研討會現場了解到,目前,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關鍵性技術取得新突破。杭州正孚通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團隊,聚焦新一代鈉離子儲能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破解鋰資源依賴難題,推動儲能技術的創新發展。杭州正孚通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周萬海詳細介紹團隊在鈉電核心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朱冠安 攝)
使用介孔材料作為關鍵結構對電池性能有何優勢?這些制造工藝和材料技術能否與我國現有的電池供應鏈實現有效對接?周萬海表示,“介孔材料有明顯的優勢,比如,比表面積大,介孔可以進行容納,包括孔可以進行離子的篩分。基于這樣的特點,不管是在鈉電還是在鋰電硅碳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基于鈉離子電池長壽命、寬溫區、高倍率特性,提高電量使用率的同時能夠降低充放電損耗率。”
“科促會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將以此研討會為契機,與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通力協作,深化國際間交流合作,推動鈉離子電子儲能關鍵技術的完善,推動產業化,并加速形成生態圈,共同促進市場可持續發展。”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常務理事、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執行會長史亞政表示。
編輯:龐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