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圓滿落幕。為期4天的科博會成果豐碩,集中展示1200余項科技創新成果,吸引超8萬人次的境內外觀眾參觀。43個項目在科博會現場簽約,簽約總金額超58億元。
1200余項科創成果集中展示
5萬平方米的展覽,云集800余家國內外企業和機構,集中展出前沿科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領域1200余項最新科創成果。其中,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家境外企業參展參會。AI垃圾焚燒技術系統、多功能AI+爬壁機器人等超600項科技新品首發首展。
科博會是科技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場館里,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其中不乏一批重大科研新突破。朱雀二號、朱雀三號、長征八號甲等火箭模型,預計2026年完成首飛的“云行”超音速飛機“竄天石猴”模型等現場展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更是扎堆。全球首個AI+ROBOT骨科手術機器人,將關節置換手術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30分鐘;多功能AI+爬壁機器人,在垂直90度的墻壁上如履平地,極大規避高空作業風險。
一批信息科技新成果引人駐足。國內首臺千比特光量子計算機,可讓藥物篩選效率提升千倍;蘑菇車聯自主研發的MogoMind大模型,讓路況一目了然,提升整體通行效率。
作為展示我國科技創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屆北京科博會廣泛鏈接匯聚更多國際科技資源,充分彰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現場,有阿斯利康、賽諾菲、京港地鐵、德勤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展示最新技術和合作成果。
30余場活動搭務實合作平臺
本屆科博會既有展覽,也有洽談。30余場貿易投資促進系列活動,搭建務實合作交流平臺。今年,2025北京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專門舉辦一場北京—沙特先進制造業洽談會,吸引300余家中外企業現場對接交流,推動項目從“看得見”到“談得成”,再到“落得下”。
“未來產業”系列推介會、專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會、綠色經濟新質技術與產業合作推介會等多場推介活動密集舉行,推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技術共享與市場對接,助力企業高效拓展海外市場。
聚焦京津冀,以貿易投資促進協同發展。現場不僅發布《京津冀知識產權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還舉辦京津冀工業旅游服務聯盟發布儀式,力推區域資源共享和產業對接。
展商紛紛表示,科博會高效務實、收獲滿滿,明年將繼續參展參會。北京市貿促會副主任朱家亮表示,將進一步發揮科博會窗口和平臺作用,全面展示前沿科技創新成果,促進科技產業國際交流務實合作,深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會展升級拉動城市多元消費
作為國內老牌的科技類展會,北京科博會今年已是第二十七屆,影響力持續提升。本屆科博會展覽規模大幅升級,面積是上屆的一倍多。
“展覽面積和觀眾人數較去年都有大幅度提升。”首都會展集團副總經理柴英杰表示,作為本屆科博會的承辦方之一,首都會展集團運營管理的國家會議中心一二期全面保障科博會的提質增效,實現雙館聯動。
升級的展會有力拉動著城市消費。本屆科博會舉辦地國家會議中心地處亞奧商圈。超過8萬人次的大客流前來參展參會,帶動著周邊交通、餐飲、住宿、旅游、商業等多元消費。
“會展經濟對區域發展有明顯的帶動效應。”柴英杰表示,持續推進“會展文商體旅”深度融合,將為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注入更多新動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