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大潮爭先看東南——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采訪行”活動走進素有“中國少有、世界不多”天然良港美譽的湄洲灣港,探尋這座億噸大港高質量發展的奧秘。
在湄洲灣港東吳作業區,國投集團投資的專業化煤炭碼頭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煤炭碼頭“臟、亂、黑”的刻板印象。這里,福建省首家港口“煤水循環分離回用系統”高效運轉,將渾濁的煤污水進行徹底分離,產出干燥的煤餅和清澈的再生水,實現了煤污水的零排放,讓煤炭碼頭與碧水藍天和諧共生。
湄洲灣港(陳堅 攝)
不僅如此,碼頭還引進全國首臺煤炭鐵路裝車樓自動化牽引電動撥車機,以“油改電”的創新方式替代傳統內燃機車牽引,每年可減少約3萬升燃油使用,為節能減排貢獻力量。同時,該專業化煤炭碼頭投資近1200萬元建設的岸電系統,為靠港船舶供應電力,2024年已減少船舶燃油消耗超40噸。如今,東吳作業區正朝著四星級“綠色港口”的目標沖刺,探索出一條大型煤炭碼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湄洲灣港羅嶼作業區擁有東南沿海最大的礦石碼頭和福建省面積最大的露天保稅堆場,對臺礦石中轉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當前,緊鄰現有40萬噸礦石泊位的羅嶼作業區8#30萬噸級礦石泊位正在緊張施工中,該泊位水工結構按靠泊40萬噸船舶預留,建成后,羅嶼港口年設計吞吐能力將突破3000萬噸。
自2021年打造全省首個40萬噸級礦石泊位以來,羅嶼作業區充分發揮“大泊位、大堆場”優勢,與國內外多家礦商、貿易商保持良好溝通合作,業務吞吐量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助力湄洲灣港逐步成長為東南沿海大宗散貨樞紐港。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陳星宇表示,隨著國際散貨船大型化趨勢日益明顯,羅嶼港口將依托超大型泊位,打造成為東南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和國際礦山在閩重要物流節點。
湄洲灣港(陳堅 攝)
斗尾港區坐落著兩個世界最大的30萬噸級原油碼頭,重點服務中化泉州石化、泉惠石化園區等臨港產業發展,年進口原油量達230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5%,有力推動了湄洲灣石化基地的建設。秀嶼作業區則是福建省最大的硫酸銨集散中心,每年通過水路匯聚全國化肥資源,再經遠洋船舶輸往東南亞及巴西、土耳其、南非等農業大國。
湄洲灣港引航站引航科科長許瑞祥介紹,隨著全球春耕備耕進入關鍵期,湄洲灣港引航站開辟農資運輸綠色通道,一季度已實現64艘次硫酸銨運輸船舶安全靠離泊,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送農資98萬噸,貨量同比激增88%。這條“白色黃金”運輸線正在書寫中國港口助力全球農業發展的新篇章。
湄洲灣港綜合運輸體系日趨完善,鐵路、水路、公路無縫銜接、高效便捷,通過向莆鐵路、興泉鐵路兩條大動脈直達碼頭前沿。湄洲灣港成為中西部貨物最便利的出?,年海鐵聯運量超千萬噸,居福建省第一。
由“灣”到“港”、由“漁港”到“商港”、由“小港”到“大港”,湄洲灣港實現蝶變。目前,已形成包括泉州市域肖厝、斗尾,莆田市域東吳、秀嶼、興化灣五個港區的發展格局,建成千噸級以上泊位62個,年綜合通過能?1.62億噸;航道總?程124.7公?,可滿?40萬噸散貨船、30萬噸級原油船、Q-MAX型LNG船等全球各類船舶最?船型通航要求;2024年完成港?貨物吞吐量1.345億噸,?增0.66%。
未來,湄洲灣港將做?做強東南?宗散貨樞紐港,打造帶動作?明顯、產業服務充分、互聯互通?效、綠?安全?范的品質港?,奮?譜寫交通強省建設湄洲灣港發展新篇章。(陳堅)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