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迎來成立15周年紀念日,504位創業之初入職的普通員工獲評“榮耀首航人”稱號。他們雖然來自首都航空不同崗位,但他們中不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共黨員。
站在成立15周年的重要節點回望,“黨建為魂”如今已成為驅動首都航空穿越周期、撥云見日的紅色引擎。以黨建引領凝聚改革共識,以組織優勢激活發展動能,在方大集團的帶領下,首都航空走出了一條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的蝶變之路。
作為海航航空集團旗下航司,加入遼寧方大集團三年多時間以來,首都航空以“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自我革新,成功開啟飛往高質量發展的新航線。
如今,首都航空已發展為擁有80余架全空客飛機、覆蓋全球130余條航線、年運輸旅客1500萬人次、年經營收入規模約150億元的國際化中大型航空企業,成為中國民航業的重要力量和首都北京的飛翔名片。
而時間撥回四年前,在經歷行業高增長、疫情黑天鵝以及股權更迭三重周期后,首都航空迎來了新東家遼寧方大集團。新東家和老員工之間如何找到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黨建引領”成為雙方迅速融合發展的關鍵詞。
黨建引領:思想破冰,凝聚改革共識
2021年12月,當方大集團正式成為控股股東時,面對員工對股權變更的疑慮、對未來發展的迷茫,首都航空黨委第一時間確立以“黨建為魂”理念,構建起三級黨組織體系,實現黨組織覆蓋率100%。通過“把黨組織建在藍天上”的實踐,將“黨建”作為公司上下的最大公約數,將黨的聲音傳遞至航班運行一線,形成覆蓋飛行、客艙、地服等關鍵崗位的黨建網絡,確保黨組織在安全運行、服務提升等核心業務中發揮引領作用。截至2025年4月,首都航空黨員人數達1139人,占員工總數23.8%,通過建設以黨員為干事創業的核心班底,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凝聚人心的“強磁場”。首都航空也由此平穩度過轉隸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波折。
在這一過程中,首都航空還充分發揮黨委在引領企業發展中的領導作用,全面整合黨建、紀檢、群團力量,以黨委為核心樞紐,構建“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四級聯動體系,實現決策穿透式傳導,集中全力打造黨建引領統戰群團“大黨建”工作格局。
組織筑基:在攻堅克難中鍛造戰斗堡壘
自2021年12月8日首都航空加入遼寧方大集團伊始,首都航空便全面擁抱和融入集團“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積極響應“大干100天”號召,在實戰中,通過依法依規加強制度建設,輸入遼寧方大集團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結合民航業特點,首都航空修訂下發72個業務體系管理制度,提高辦公效率,規范各項業務的操作流程,努力實現“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
截至當年3月中旬,首都人均輔營收入累積均值較去年整體均值提升15%。
同時,首都航空在“大干100天”攻堅活動中,首都航空還完成了增收項目51個,節支項目109個,增收降本近4.33億元。通過堵塞“跑冒滴漏”自查發現問題點近60個,累計節約成本支出1300萬余元。
到了全面放開的2023年春運期間,首都航空共計保障旅客出行約126萬人次,旅客運輸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46%;共計執行航班9118班,較2022年同期又增長達30%。
首都航空西安二機隊飛行員肖瀟當時已經三年沒回老家過年。原本排班已安排肖瀟在這個春節回家過年,但隨著當年新常態下春運吹響號角,陡增的旅客出行讓身為黨員的肖瀟選擇了再次堅守崗位。他說,“雖然遺憾不能回到老家和家人團聚,但看到每一位旅客踏上歸家的旅程,我就會覺得這份堅守非常值得。”
像這樣生動的例子還有很多。在首都航空,“黨建引領”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份需要用行動詮釋“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的黨性擔當。這正是首都航空“把黨組織建在藍天上”黨建模式的生動寫照——將黨組織延伸到航班機組、機務車間、服務窗口等最小作戰單元。
實干鑄魂:在價值重塑中激活內生動力
走進首都航空運行控制中心,“黨建為魂”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這不僅是方大集團注入的文化基因,更是首都航空實現文化融合的成功密碼。
“黨建為魂”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首都航空各方面工作的實在抓手,具體便體現在黨員帶群眾創效、干部帶團隊創新、組織帶企業創優。由此,黨建為魂與企業經營深度融合有了具象化的體現。
例如在服務提升專項行動中,客艙部打造“藍天黨小組”,黨員乘務長佩戴黨徽上崗,推出“紅色航班”特色服務,旅客滿意度提升至92.7%;地面服務部設立“黨員示范崗”,值機效率提升40%,行李差錯率下降至萬分之0.3。這種文化浸潤帶來的改變,在年輕的首航員工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以前覺得黨建是務虛,現在明白黨員身份就是責任。每次精準調配航班時刻,都是在為公司創效盡責。”
此外,首都航空黨委創新黨建工作模式,以黨建為牽引整合各類資源,加強公司內外工作交流,先后與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團市委、民航監管局、北京鐵路局、業內航司、各大媒體開展黨建聯建,通過紅色教育、技能競賽、技術比武、現場觀摩學習、青年文明號共創等活動載體,擴大社交朋友圈,形成“相互協同、齊抓共管、互利共贏”的局面,努力推動黨建特色創建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發展賦能:在戰略協同中開辟嶄新格局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
在工作實踐中,首都航空理論聯系實際,將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通過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推進支部標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常態化,強化組織規范化建設;通過深入抓好“三個敬畏”教育,在經營生產領域抓好“安全隱患零容忍”大事,聚焦核心風險管控,確保“上天必須安全,隱患留在地面”;通過抓好基礎工作的同時探索開展融合工作,真正讓黨建成為助推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在思想文化方面,首都航空則通過支部書記領學、專題黨課、紅色教育基地研學等形式,強化理論武裝;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教育,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黨性 守黨紀”等,通過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紅色教育基地研學等方式強化黨性教育,筑牢黨員思想根基。
在選人用人方面,首都航空通過選拔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擔任黨組織負責人,為黨組織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隊伍;推行基層黨建能力建設“雙培養”“雙提升”行動實踐,通過榜樣的力量鍛造首都航空“紅色競爭力”。
此外,首都航空還將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納入“大黨建”,形成“黨旗所指、群團所向”的攻堅合力。通過一系列員工福利和激勵政策傳遞企業的關愛,努力為員工創造物質精神雙幸福;在滿足青年共性服務需求的基礎上,補齊服務短板,多次解決青年在住房、婚戀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站在15周年的新起點,首都航空黨委從“黨建+安全”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到“數字黨建”智慧平臺開發;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空中走廊打造,到“一帶一路”重點航線拓展,一幅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回望來時路,首都航空用15年實踐印證:黨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生產力;不是應景的裝飾,而是發展的生命線。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這艘沐浴著紅色光輝的銀燕,必將在黨的旗幟引領下,向著更高更遠的藍天振翅翱翔。(首都航空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