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雙甲子的文明長卷徐徐舒展,2025年,中國博物館事業迎來120周年輝煌征程。5月9日下午,在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遼寧省文物局)的指導下,由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沈陽市文物局)主辦,沈陽博物館與沈陽交響樂團聯合承辦的“藝境共生·博物華章”交響音樂會,在沈陽博物館一樓大廳圓滿舉行。

遼寧省、沈陽市及區縣市文博部門領導,全市博物館館長、文物工作者、文博愛好者,來自俄羅斯、加納、塞內加爾的留學生代表、市民游客與媒體記者齊聚于此,共赴這場“聲景交融”的視聽盛宴。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遼寧省文物局局長趙輝、 沈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沈陽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克斌出席活動。

跨界融合:當高雅藝術邂逅千年文明

本場音樂會以“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緊扣“守護文明根脈、傳承歷史記憶”的核心脈絡,開創性地將交響樂管弦樂演奏搬進博物館空間。演出中,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凄美旋律與明清書畫的筆墨神韻相互輝映;莫扎特的《小夜曲》在遼代金面具的靜默凝視中流淌;阿根廷探戈《一步之遙》的熱烈節奏與青銅器的厚重質感形成奇妙對話……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漫步展廳,感受“音樂敘事”與“文物敘事”的雙重共鳴,真切實現 “藝境共生”的沉浸式體驗。

曲目編排:多元文化奏響時代強音

整場演出薈萃歷史敘事、紅色經典、民族風情與現代創新的藝術精華。沈陽交響樂團首席演奏家團隊憑借精湛技藝,傾情演繹十余首經典曲目:弦樂五重奏以詼諧爵士小品《侍者》點燃現場氣氛,改編自《獅子王》的《今夜感覺我的愛》,借溫暖弦樂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木管五重奏以《映山紅》《游擊隊之歌》《阿里山的姑娘》《賽馬》《燈火里的中國》等曲目,串聯起革命記憶、民族風情與家國情懷。小提琴家張朝忱獨奏的《梁祝》成為全場焦點,西洋協奏技法與經典東方美學的融合,讓博物館內的觀眾紛紛感嘆“聽到文物在歌唱”。

創新實踐:書寫博物館未來的“沈陽答案”

如今,在沈陽,博物館從“藏寶閣”蝶變為“城市文化客廳”,從靜態陳列邁向動態參與。自沈陽市實施“百館之城”建設以來,全市已開放106家文博場館,2024年推出展覽279個,匠心打造“一眼千年.百館攬勝”主題游徑,“跟著大展去旅行”成為沈陽文旅新名片,年接待觀眾超過2100萬人次,同比增長40%。這組數據背后,是大眾對歷史的熱愛、對文化根源的自覺尋根,更是博物館從“保存記憶”到“創造活力”的深刻轉變。此次音樂會是對“博物館+”戰略的生動實踐,打破“靜態觀展”的固有模式,用音樂激活文物背后的故事,讓博物館成為可聽、可感、可互動的文化磁場。值此第49個“5·18國際博物館日”之際,以“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立足博物館深厚文化內涵,借助交響樂這一高雅藝術形式,生動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深厚底蘊與創新活力,激發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熱情,為打造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注入全新活力與動能。

此次跨界融合的音樂盛典,是對中國博物館120年榮耀征程的致敬,更是沈陽面向未來的文化宣言!沈陽文博人將秉持熾熱初心,邁著更堅實的步伐,推動新時期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文物“活”起來、文化“潮”起來,讓博物館成為全民共享的精神家園,講好遼沈故事,在世界舞臺展現遼寧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時代魅力!

據悉,此次音樂會拉開了沈陽市紀念第49個“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序幕。“傳承與創新——5·18國際博物館日”沈陽主場活動將于5月18日下午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南院區廣場舉行,屆時將啟動“百館之旅博物之美——我們喜愛的沈城博物館”攝影展作品巡展、“法護文明薪火 智競文保未來”沈陽市文物保護知識全民挑戰賽、遼寧“抗戰尋英”主題游徑出發儀式、“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主題文博講堂等活動。今日的沈陽,文化征程永無止境,文明傳承生生不息。(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