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記者劉一荻)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女記者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12月16日,在第三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分享會上公布的百余部獲獎作品,成為展示女記者2020年乘風破浪為時代記錄、為歷史留痕最有力的證明。
大會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2020年將注定成為人類歷史上值得永遠銘記的重要年份。這一年,人類共同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一線人員用他們的堅韌和犧牲給人們帶來希望與感動;這一年,大疫之后又遭大汛,各地黨員干部向險而行,帶領群眾同舟共濟守護家園;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國脫貧攻堅的步伐堅實有力,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在任何一場大戰、大考面前,女記者們從來不是缺席者、觀望者。勇敢無畏、逆行出征的女記者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觀察力,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鏡頭語言記錄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災中的感人故事,發掘出脫貧攻堅戰中的典型事例,反映了我國各行各業發展的新格局,見證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
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陳蕓在 “第三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分享會上介紹大賽情況(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娘家人”、北京市婦聯二級巡視員劉玲到會祝賀并發表講話(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由北京市婦聯、首都女記協、新華網共同舉辦、中山羽順熱能技術設備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成為全面展示女記者2020乘風破浪忠實履職的最好平臺。大賽得到了47家理事單位和近400名女記者的積極參與,共提供展播作品246件。
參賽作品經過新華網、央視網、中國婦女網、人民視頻、騰訊新聞、梨視頻、網易新聞等多個平臺的展播和評委會的認真評選,共評出獲獎作品128個,其中特別報道獎3個、一等獎20個、二等獎40個、三等獎65個。新華社的《英雄之城》、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的《武漢,我心靈再次出發的地方》、中央電視臺的《慢直播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崛起》三篇作品榮獲特別報道。
央廣網作品《用生命堅守醫者誓言》《此刻,正青年》分別榮獲大賽一等獎和三等獎。
女記者排隊上臺領獎(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媒體深度融合在我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本次大賽是對女記者學習運用新媒體能力的一次直觀的檢閱。可喜的是,自2018年舉辦首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以來,參加的理事單位由第一屆的35家上升到今年的47家;參賽的作品由第一屆的121部上升到今年的246部,數量增長了一倍,顯示了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
不僅如此,諸多傳統紙媒今年以新媒體中心的名義提交的短視頻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許多作品中已經開始使用無人機、機器人、大數據、衛星遙感高程技術、5G+AI聲像分析等新技術植入,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標志著媒體和女記者轉型的步伐明顯加快。
傳播平臺方面,三屆短視頻大賽逐步從網絡向移動端延伸,形式也愈加豐富多彩。今年大賽有兩個創新亮點:一個是由新華新聞電視網和新華網聯合制作的兩個先導片,“觀女記者短視頻大賽,看新聞之‘花’齊綻放”“明星助陣,看女記者如何‘乘風破浪’”,有效提升了大賽的知名度和關注度。另一個是中國婦女報微博主持了#女記者短視頻大賽#話題,閱讀量超過了600萬。與此同時,首都女記協還在大賽期間試水開設了抖音,播發了77篇微視頻。為此,大賽特設了兩個“創新傳播獎”和兩個“優秀微視頻獎”,以表彰女記者的努力探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副主任楊繼紅介紹制作獲獎作品的經驗與體會(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學習交流、分享經驗、提升水平,是首都女記協舉辦女記者短視頻大賽的初衷。分享會特別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中心副主任楊繼紅、人民日報總編室報網互動室編輯鞏育華、中國婦女報融合中心編輯楊一帆向與會者介紹了嘗試運用新媒體做新聞的體會。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田維鋼到會講授了《信息類短視頻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策略》,受到了女記者的熱烈歡迎。
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吳兢、北京市婦聯二級巡視員劉玲出席了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