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5月12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5月8日,一批來自西班牙的103千克(約103萬粒)虹鱒魚卵從昆明機場口岸順利通關后運至云南省祿勸縣烏蒙鄉進境虹鱒魚卵隔離檢疫場,并在海關的監管下開展為期14天的隔離檢疫,這是祿勸縣首次進口虹鱒魚卵。
海關關員對進口虹鱒魚卵進行現場査驗(央廣網發 孫雯晴 攝)
虹鱒魚原產自北美洲北部和大西洋地區,作為高檔冷水魚,一直深受國內消費市場的青睞,在我國的年消費量約為14萬噸,目前國內銷售的虹鱒魚主要是從原生產地進口的魚卵飼養而來。作為云南省高原特色冷水魚產業的重點項目,2024年云南省進口虹鱒魚卵達1000千克(約1000萬粒),為消費市場提供了3000噸商品魚。
“祿勸縣域內有多處溫度恒定、水量穩定的雪山融水和地下冷泉水,特別適合發展高原特色冷水魚產業。這已經是我們在云南投資建設的第二家虹鱒魚卵隔離檢疫場,這次隔離檢疫場審批非常快,從提交申請到審核驗收只用了5天,讓我們很快就可以投入隔離飼養。”云南大美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曉東說。
據介紹,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進口虹鱒魚卵需要建設隔離檢疫場,以防止境外動物疫病傳入,保障國門生物安全。為有效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海關推出了智能化審批,進口企業的所有申請資料都可以從互聯網上提交和審批,大幅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除了智能審批,針對虹鱒魚卵生物特性及檢驗檢疫要求,我們實行‘一品一企一策’的精準化監管,持續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魚卵損耗。同時,加強隔離場的使用管理,做好隔離檢疫期監管,確保進境魚卵的檢疫安全和孵化利用。”昆明海關所屬滇中海關監管一科二級高級主辦馬智云介紹。
據了解,經過14天的隔離檢疫,合格的魚卵孵化成魚苗后既可在當地飼養,還可以向全國各地的養殖基地輸送。
“云南大美漁業有限公司是我縣招商引資發展高原特色冷水魚養殖產業的龍頭企業,每年可隔離進口虹鱒魚卵3000千克(約3000萬粒),形成‘進口—孵化—養殖—銷售’的產業鏈,預計年產值達3500萬元,可有效促進我們當地農業轉型升級,帶動群眾就近務工、土地流轉,為鄉村振興、群眾增收開拓新路徑。”祿勸縣烏蒙鄉副鄉長張進武表示。

關注精彩內容